地熱輻射采暖結構
自下而上的各層結構分別是:
(1)、混凝土層:鋼筋混凝土樓板。
(2)、熱反射層:無紡布基鋁箔材料,具有單向傳熱、保溫和防水的功能。
(3)、保溫層:一般要求厚度不小于30毫米的泡沫混凝土用于隔熱。
(4)、地熱管線:分為PEX-A交聯聚乙烯管材(水熱)或者發熱電纜(電熱)兩種不同的供熱方式。
(5)、砂粒:固定地熱管線,均勻輻
射熱量,避免局部溫度過高。
(6)、水泥砂漿填充層, 普通房屋的水泥地面。
(7)、鋪地材料及防潮材料:比如木地板和瓷磚等。
地面采暖設置泡沫混凝土保溫層,主要是為了防止和減少熱量向地下散失,提高熱利用率。設置3㎝后泡沫混凝土保溫層,熱量損失可減少80%,采用5cm泡沫混凝土保溫層,熱量損失可減少90%以上,因此,泡沫混凝土保溫層對提高室內溫度具有重要作用。
地暖的主要參數:
(1)、供水溫度:50-60度,最高溫度不應超過80度。
(2)、供水壓力:0.3-0.5Mpa, 最高不應大于0.8 Mpa。
(3)、供回水溫差:不宜大于10度。
(4)、加熱管內熱水流速:宜控制在 0.25-0.5m/s。
(5)、地熱輻射采暖結構厚度:50-80mm(不包括找平層和地面裝飾層厚度),其中隔熱層30-50 mm,填充層25-30 mm。
(6)、地熱輻射采暖層結構重量:70-120kg/m2。
(7)、每環路加熱管長度宜控制在60-80米,最長不應超過100米。
(8)、地面溫度控制:人員長期停留的地面溫度宜控制在24-26度,人員長短期停留的地面溫度宜控制在28-30度,無人員停留的區域地面溫度宜控制在35-40度。